星期三, 3月 29, 2006

問與答的哲學

我跟大部份台灣學生一樣, 每當老師要我回答問題的時候, 我就會像剛撈起的蛤蠣一樣, 緊閉嘴巴不講話。剛開始的時候是真的沒唸書,有唸書之後又因為沒自信不想在同學面前丟臉;到美國去唸書之後,各國同學都非常踴躍發言,我也就樂得不用太出風頭;到最後,即使我有自己的見解,我也僅止於聽聽別人的看法來刺激我的思考,而不會在眾人面前發表意見。像我這樣的學生,其實是不太好的,愛面子又自私,不願意在課堂上和同學老師分享我的看法。我也有我的苦衷,我的反應不夠快,我認為思考性的東西必須要反覆推敲,從各個角度來分析,然後還要思考如何將腦袋裡的東西用語言來表達出來。這是需要時間靜下心來做的事,我沒有辦法在上課的過程中進行思考。

問問題也是一樣的,如果問題的答案是很明確的,某個地方找得到答案的,這樣的問題提出來問人家,是不是表示自己懶得找答案,希望別人直接給你答案? 或是應該要問"哪邊可以找到這個答案"? 如果問題的答案是不明確的,是需要智慧的判斷與分析的,那這樣的問題又怎麼能夠期望人家立刻給答案呢? 如果馬上有答案的話,除非這個人早就想過這個問題,或是他已經被問過同樣的問題好幾次了,否則馬上得到答案是不是會有被應付了事的感覺?

同事昨天跟我說她班上有個很特別的學生,開學第一堂課她都還沒有開場白,那位學生劈頭就問:"老師,為什麼人一定要競爭?" 同事說她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每次上課那位學生都用帶有攻擊性的態度問些奇怪的問題。我問她:"那為什麼你不問看看他有什麼想法? 問看看同學有什麼想法?" 她說這種方式行不通,問號一丟出去一定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全班低頭不語。

我後來仔細想想,那位同學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它建立在一個不合實際狀況的假設當中。事實上,人,不一定要競爭;當問題的假設是有問題的時候,要怎樣求得正確的答案? 如果依照錯誤的假設來回答,那答案會對嗎? 如果用合乎常理的立場來回答,那是不是答非所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