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06, 2007

科學排第四 台灣學生解釋強論證弱

〔記者李文儀/台北報導〕台灣學生對數理科學常是高成就、低興趣、低信心,不過PISA研究顯示,台灣學生不僅表現好,科學排名全球第四,對科學的興趣及樂趣也滿高的,但形成科學議題、論證能力及自信心還有待加強。

「台灣學生真的很勤奮,每天早出晚歸,但學生信心不強!」高師大科教所教授黃台珠說,學生考了九十九分,沒看到九十九分的好,老在想那一分到哪去了。

台師大數學系教授林福來也說,台灣學生數學拿下第一名、科學第四名,其實在預期中,比較意外的是,學生對學習科學還滿有興趣及樂趣的。


這次PISA評比以科學為分析重點,發現台灣學生對人類生物學、天文學、物理學、植物生物學、設計科學實驗方法、地質學、科學解釋等興趣程度都超過OECD的平均值,也比日本、韓國、芬蘭等國家為高,只有化學低於各國平均值。

若將科學程度分級來看,台灣學生在低分群的比例約十%,遠比平均值的廿%為低,可見台灣科學程度落後學生較少;而台灣高分群學生占十四%,比平均值的九%為高,代表台灣科學優異的學生較多。

花蓮教育大學校長林煥祥說,台灣學生解釋科學現象的能力很強,排名全球第三;但要以證據反駁他人意見的科學論證能力,只有第八名;思考發展科學題目等形成議題能力更弱,只有十七名,可能跟少讓學生練習、上台報告有關。

台灣學生在科學自我能力概念指標上明顯低於其他國家,代表自信心不足,包括正確回答科學課題、很快了解科學課程概念、很快學習科學議題、很快了解科學新概念、學習進階課題很容易、學校科學課題是容易的,台灣學生在所有指標的同意程度都低於各國平均值。

林煥祥認為,可能是東西文化差異,讓西方學生多半比較「臭屁」,覺得學校教的很簡單、都學得會,但台灣等東方學生比較謙虛客氣。

九年一貫成功?全教會質疑

陳至中、林志成/台北報導
 台灣參PISA測驗表現亮眼,有國中老師及家長認為代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及基測走向獲得肯定。但全國教師會質疑,台灣第一次參加,缺乏前後年比較,頂多只能說各項政策有「高度相關」,不能斷定是否有「因果關係」。

 台北市螢橋國中老師廖怡雯表示,現在學校教材多元,加上國中基測題目生活化,學生變靈活了,在國際評比表現自然出色。全國家長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認為,台灣過去一直「用舊的方式評價新的學生」,這次PISA測驗可說是還給學生一個公道。

 全教會認為,PISA測驗設計方式無法提供特定變項和測驗結果的因果關係,且台灣第一年參加,缺乏前後年「縱向資料」比較,不能以此斷言「九年一貫」或「建構式數學」等政策成敗。

 全教會指出,台灣的科學測驗雖拿到第四名,但與一、二名的芬蘭、香港有明顯差距,不宜沾沾自喜。

 全教會對外事務部副主任廖婉如還說,PISA的設計以西方價值為主,若國家的教育政策一味跟隨,易限縮於全球化的一元趨勢中。且世界公認教育成效良好的挪威、德國排名卻不理想,可見該測驗不代表一切。

數學、科學能力好 不意外 學者:閱讀弱 應調整教育政策

林志成/台北報導
 「台灣學生數學能力全世界第一,這是預期之中。」台師大數學系教授林福來說,過去一些國際評比都發現台灣學生數學能力非常好,這次拿第一,不是意外;但知識經濟是靠閱讀素養好的人來領導,台灣這方面表現相對遜色,值得警惕。

 林福來曾任國科會科教處處長,任內推動台灣加入「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但他擔心,「現在好,不見得未來就好」,台灣學生高中以前表現一向出色,但可能太投入了,到大學時學習出現疲態,就沒那麼出色。

 「閱讀能力攸關知識經濟競爭力。」林福來說,數學及科學能力好,最終還是要由閱讀能力好的人將這些資料綜合起來表現。相對其他國家,我學生閱讀能力弱,未來應該調整教育政策因應。

 台師大科教中心主任張俊彥說,這次評比東方國家比歐美國家出色,主因是韓國、香港、日本、台灣等國學生花在學習數學、科學及閱讀能力的時間相對較多。

 是補習因素造成亞洲國家好成績嗎?張俊彥表示,亞洲國家學生花很多時間在補習,這項評比跟補習之間是否相關,值得研究。但他認為,PISA測驗的題目非常活,都是學生該有的核心知識,補習不見得有用。

 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授黃台珠指出,台灣這次表現出色,因為學生、老師、家長都投入非常大心力在教育上。台灣學生可能早上七時出門、晚上八時才回家;家長要送小孩上學、還要負擔補習費用;老師則一直進修,並不斷在網路找補充資料。

 但評比結果也顯示,台灣學生自信心卻不強。黃台珠指出,這跟文化有關,譬如學生考九十九分,家長可能會問「那一分跑到哪裡去?」只看到不足之處。黃台珠表示,台灣學生已很努力,家長或老師或許可用鼓勵方式教導學生,給予更多支持,這樣他們才會樂於學習,並在國際評比中有好表現。

研發智慧型「接力棒」 宜蘭3國中女生奪金牌

記者賴志慶、龍宗緯/宜蘭報導
跑步用的接力棒也可以出國參加比賽,甚至還拿到金牌,宜蘭復興國中三個小女生,因為參加學校跑步比賽落敗,想找出到底是誰拖累的大家,因此研發出一種智慧型多功能接力棒,不僅可以計時,還及時傳輸資料作統計分析,這項發明也代表台灣出國比賽,拿到金牌。

三個國三小女生開心的展示金牌,充滿自信的笑容全寫在臉上。發明同學:「甩棒子出現嗶嗶嗶,軟體一跑出來,曲線一出來,然後就超感動的,很驚喜的感覺!」

讓她們這們開心的就是這隻大小看起來跟一般鋁製接力棒沒什麼兩樣的棍子,但您可不要小看它,透過無線傳輸,可以馬上將選手成績分段計時傳回電腦做資料分析與統計,甚至矯正選手的跑步姿勢。

發明同學張容禎VS.林佳臻:大隊接力上次我們輸了,我們不知道誰是老鼠屎,讓我們輸了,我們就想發明一個接力棒,可以分段計時,就可以知道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這項發明也讓她們獲得世界青少年發明賽金牌獎,但這麼聰明的接力棒背後有段趣味故事。原來是班上輸了接力賽想要找出是誰拖累大家,才激起她們的興趣,從第一代的大型笨重、還得要外掛碼表才能使用,到第二代的美觀又輕便,功能性強,三個小女生克服重重的難關,成功站上國際發明舞台,也打響了另一個台灣之光。

教育部資訊月 用科學變魔術

為了更貼近民眾,教育部在今年的資訊月,以科學探索為主題,設計了許多和民眾互動的遊戲,現場除了可以體驗氫氣小火車之外,還有老師教您怎麼利用科學變出魔術。每次只要到了資訊月,會場裡就是人山人海,相對於要民眾掏荷包的各種招數促銷活動,這裡,可是完全不一樣,不僅不用花錢,而且還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和知識。

為了讓小朋友活化科學概念,現場還有許多的老師用科學和數學,變出許多小魔術,而這個就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六大學習資訊網,在這裡從天文到地理樣樣都有,豐富多樣的教育內容,每天吸引18000多人次,上網瀏覽。

今年的資訊月,教育部呈現出來的是以科學資訊為主的主題,只要來這裡逛一逛,從吃的喝的,到以氫氣作為發動的小火車,樣樣都能讓您大開眼界!

國際評比 日學生數理能力退步

台灣學生參加基礎素養國際評比,數理表現都相當優秀,但在同一份調查中,日本學生數學能力從第6落到第10,理科學力也從第2落到第6,其中理科學習的生活應用能力,更是所有國家最低,這顯示了日本的理科教育,顯然出了問題。一走進日本埼玉縣這所中學,你可能會先被走廊上的恐龍骨骸模型嚇一跳,接著來自日本各地的火山岩石,又會讓人產生興趣。

一走進教室,這堂課要介紹宇宙,話才說完,老師突然開始將氣球充氣,眼看氣球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學生緊張的摀住耳朵怕,原來老師用這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大小,這種上課方式,學生反應好,吸收也快。

5年前這位理科老師,把這種互動式教學帶進學校,也改變學生的學習概念,國一學生喜歡理科的只有55%,但上到國三後,喜歡理科的學生激增到97%,想以科學當作工作的學生,國一剛入學時只有17%的人,但到了國三,提高到95%。

能像這些學生這麼幸運的,畢竟是少數,因為日本的理科教育最缺乏的就是互動,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失去應用能力,難怪國際學力評比成績越來越差。

日本相關單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除了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也傾向在2年後,要增加數理兩科的授課時數。(民視新聞崔立潔綜合報導)

學童鄉土調查超專業 評審驚豔

〔記者簡群育/壽豐報導〕花蓮縣今年度鄉土使命式學習計畫,昨天在平和國小舉辦成果發表會,參與的十所國中小學、十三支隊伍成員,各個都使出渾身解數,將兩個多月來深入社區調查的成果作成簡報,就像研究生寫論文般將自己家園附近的歷史、環境、生態,完整介紹,連評審都覺得了不起。

教育局表示,這幾年的鄉土教育,各學校無不在作法上用盡心思,本學期則定名為鄉土使命式學習,意即讓小朋友在調查研鄉土文化或歷史時,當成是負有使命感的研究員,針對家鄉的人物小傳、景點、節慶、文化習俗、特產、產業、動植物生態、地形地質、社教機關等主題,作專題研究。

昨天下午的成果發表會,有明義國小、宜昌國小、長橋國小、卓楓國小、卓清國小、永豐國小、花大附小及玉里國中、平和國中等十校十三支隊伍參加;邀請花蓮教育大學教授潘文福、楊興仁及化仁國小校長黃超陽擔任評審。

參加的學生,每隊都以相當專業的電腦powerpoint方式進行簡報,內容也相當充實,像是卓清國小隊伍,將當地山里社區的環境、農作物、人口、地形等,都描述的相當詳細,讓評審驚豔,直誇「跟研究生的報告一樣」。

教育局表示,這次參與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較去年進步許多,面對台下眾人,也能侃侃而談,亳不怯場,相當難能可貴。

創造力教學展 14日腦力激盪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縣今年有四十九所學校提出創造力教學計畫,十四日將在中原國小舉辦「創造力教學成果展」,會場除了設計各種創意教育遊戲,還將委託專家與參展學生互動、問答,作為評分標準,成績優秀的學校可獲頒「創造力教育優良」標章,貼在學校門口,各校為爭取榮譽都全力以赴。

教育部在全國推動「創造力教育」,花蓮縣推動很積極,今年有多達四十九所學校提出教案,幾乎每兩所學校就有一所參加,課程主題也琳瑯滿目,包括從飛機模型了解飛行原理、網頁製作、鄉土蝴蝶生態觀察等。

教育部的「地方創造力教育諮詢建議團」昨天訪視宜昌國小、吉安國中、康樂國小及海星小學,聽取各校簡報。例如,宜昌國小的「假期花路米」,意為「假期Follow Me」,讓學生利用假期製作研究專題,旅遊、生態觀察等都可以,讓學生培養獨立思考、蒐集資料及研究探索的能力。

星期三, 11月 28, 2007

小遊戲大學習 培養小科學家

民視新聞網

很多人學物理跟化學科,都覺得很頭大,為了培養小朋友的科學觀念,高雄的民族國小特地配合教育部的「科學教育網」,讓學生從各種小遊戲中,學習物理和化學的原理,最後再親手作實驗,培養小小科學家。油價漲不停,就連小朋友都開始動起來,要幫爸爸媽媽省荷包,剪剪貼貼,最後再加上這兩片太陽能板,太陽能車就完成了,雖然小小一台,不過放在陽光下,一口氣就衝到終點。

為了成為小小科學家,這群小朋友不但自己動手作實驗,還連上教育部的科學教育學習網,從每一個小遊戲裡學習物理、化學的原理。

小小年紀就接觸科學,透過生活化的學習,相信這群小朋友未來一定能做出真正的太陽能車。

龍安國小創意教學 玩樂中學習

民視新聞網

自然生態學科對小朋友來說不容易,台北市龍安國小的創意教學,把策略牌卡、漫畫,融入生態觀察,小朋友在玩樂中學習,要記什麼就記什麼,效果超好的。每個人手上一副牌,聚精會神是上課時間,全班都在打牌,牌面和一般的樸克牌不一樣,蝴蝶、蛹,還有食草植物,原來這是一堂自然課,老師講解蝴蝶生態,而這是都會學校的創意教學。

龍安國小在台北市的大安區校齡79年,日治時代是台北帝國大學教職員子弟學校,靠近新生南路的這塊龍安生態走廊,學生在這裡學習蝴蝶生態,70幾種食草植物,讓蝴蝶寶寶吃個夠,教室裡面也養蝴蝶和幼蟲,紀錄昆蟲的成長蛻變。

創意教學團隊透過牌卡和漫畫把蝴蝶擬人化,喜歡LV名牌包包的是青帶鳳蝶,鼓動翅膀就像噴香水一樣是紅紋鳳蝶幼蟲,漫畫、牌卡、生態園,這樣的學習模式,小朋友評價還蠻高的!(採訪撰稿李惠美、攝影剪輯廖錦雄)

精神分析過時?佛洛伊德被打入冷宮

時報資訊【黃文正/綜合報導】

 從《麥田捕手》作者沙林傑到爭議卡通《南方公園》,從義大利名導費里尼至外交政策,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魅影幾乎無所不在。然而,如果你想進美國頂尖大學研修佛洛伊德,最好別唸心理學系,因為,佛洛伊德已被心理學系打入冷宮。

 根據「美國精神分析學學會」最新報告,「精神分析學」雖在人文科學、歷史或政治等研究人性的各領域被廣泛運用,但美國大學心理學系卻已不再膜拜佛洛伊德,將其「精神分析學」視為「枯亡」的歷史人為產物,而非「一種持續進展的活躍學說」。

 《紐約時報》25日報導,一篇即將於《美國精神病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佛洛伊德學說已面臨最嚴峻的存亡危機。數十年來,反對佛洛伊德的人批評其學說充滿性別歧視與欺詐,而且不符科學、錯得離譜,甚至譏諷其「精神分析學」根本就像是醫界已棄用的「水蛭吸血法」。

 不少精神分析學家擔憂,大學心理學系的精神分析學課程逐漸消失,加上遲遲無法提出更快速有效的精神分析新療法,將使得更多心理分析學說被錯誤運用,對專業精神分析學家或醫師造成負面影響。

 他們的憂心並非空穴來風,研究人員針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周刊最新大學排行榜前150家公私立學術機構,以電腦分析其課程發現,這些學府共有1175個課程與精神分析學有關,然其中逾86%並非心理學系開設。

 西北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艾莉絲.伊格利坦承:「精神分析學已不再是主流,所以我們也沒怎麼看重」。她說,近年來心理學重視科學佐證研究,但「精神分析學一直無法發展出同等的理論基礎。」

 值此時期,例如神經科學進展神速,已有取代精神分析學之勢,吸引許多學生的青睞與資源投入。此外,保險公司拒絕支付額外的精神分析治療費用,也對其造成巨大影響。

 艾莫利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史考特.李連菲爾德說:「我不看好精神分析學還能存活多久,除非它能創造出更多合乎實證法則的準確性與實驗性。」

 人文學與社會科學雖不排斥精神分析學,但學院派與精神分析學家彼此之間卻存在不小的認知鴻溝,學院派僅將佛洛伊德學說當作探討佛洛伊德當初從未觸及之議題或概念的跳板,例如兩性研究、後殖民研究、法國後現代主義、酷兒理論等。他認為,大部分的後現代學說對精神分析學帶來更多的傷害,「讓它變得更模糊與更難以評價。」

 著有《佛洛伊德之死》的維吉尼亞大學英文系教授馬克.艾德蒙森說:「對我而言,佛洛伊德就像蒙田、山謬爾.約翰生、叔本華或尼采等作家一樣,擅長處理愛、公義、良政與死亡等宏觀主題。」他說,人文科學界的學者僅是懷疑地暫時利用佛洛伊德,「並沒把他當成科學家,頂多只是闡釋者。」

 佛洛伊德真的死了嗎?芝加哥大學教授強納森.李爾表示,試圖計量精神分析學的有效性雖可理解,但要想出計量的方法並不容易。人類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通常都無法計量的,尤其是精神內在價值的部分,例如幸福或宗教信仰,「在標準答案尚未出現前,人們仍會積極尋找。」他笑說:「搞不好哪一天,佛洛伊德又會回來了!」
=========================================
就算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已經過時, 他還是臨床心理學界中的經典人物,他的理論是不是「流行」和重不重要一點關係都沒有。還有一點很重要,佛洛伊德本來就不是科學家,精神層次的東西在本質上就不是「科學」,如何稱研究精神層次的專家為「科學家」?並不是只要「定量」就是科學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