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08, 2008

父自學「建構式數學」教出奧林匹克數學賽冠軍兒

更新日期:2008/04/07 12:07

民國八十五年教育部針對國中小學實施「建構式數學教學」,引起各界反對聲浪,甚至有家長害怕會把孩子教笨。不過台中市有一對賴姓夫妻特地花錢、花時間去學了一套「建構式數學」來教兩個小孩;現在,小學三年級的哥哥不僅是資優班學生,還獲得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冠軍、而妹妹也在維也納全國鋼琴大賽幼兒組中拿下第一。今天的全國心發現,帶您來聽聽這對父母是如何培養出資優孩子。(記者洪彩綸台中市報導)

賴爸爸:「數學爸爸只要給你們觀念,你們如果用這個觀念到任何地方,都能行的通。」就是這句話,開啟了賴家兩個小孩對數學的熱愛。

走進賴家,映入眼簾的是數十座的獎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哥哥賴柏翰在去年得到的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冠軍獎盃。從事鞋業製造的賴爸爸為了讓孩子從小喜歡數學,還親自去學了一套數學遊戲教法,沒想到靠著遊戲互動竟然培養出兒子超強的邏輯與理解力,賴爸爸回想起帶著柏翰到超商買東西時,哥哥的邏輯到現在還讓他印象深刻。賴爸爸:「那時柏翰在五包特價九十元的零食攤位前駐足很久,我說只能買一包,不能買五包喔。可是他卻說他只是想算一算,這樣一包賣多少錢。一個幼稚園中班的小朋友就蹲在零食前算數兒,忽然他告訴我,『爸爸,一包是不是賣十八元?』,我很訝異的問他怎麼算的,她說,只要先把九十元變成一百元,找回十元後,再從每包身上扣一塊一塊、再各扣一塊,這樣下來,如果一包二十元都扣兩塊,這樣一包不就是十八元啦。我很訝異他不是用除法,而是用一種遊戲的方式,是他自己建構出來的數學計算方式,驗證建構式數學不是不好,而是教的人需要更大的耐心,用遊戲方式導入,讓他們的概念清楚。」

除了數學,哥哥賴柏翰也考上了台中國小資優班,但是他說資優班功課好多喔,但儘管如此,因為在資優班可以做他最喜歡的專題研究,所以他還是很開心。賴柏翰:「因為有專題研究,可以研究植物、像這次我們研究校園植物再打成報告,給大家看,雖然辛苦但很有趣。」

相較於哥哥在課業上的出色表現,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妹妹賴詩涵一點也不遜色,她不僅也曾獲得數學比賽冠軍,更在維也納全國鋼琴大賽幼兒組中拿下全國第一。

看著當時比賽的錄影帶,妹妹賴詩涵專注的神情,細膩的指尖跳動一點也不輸專業的鋼琴演奏家,但別忘了當時的他只有幼稚園大班。不管是功課或才藝,賴家兩兄妹突出的表現令人稱羨,不過賴媽媽說不只如此,平常他們參與的課外活動可多著呢。像是文化中心在每年兒童節前後舉辦的親子兒童節比賽,也獲得到第一,更因此到偏遠山區義演,讓更多孩子可以過的快樂的兒童節。

問起賴爸爸到底是怎麼訓練培養出兩個資優生,他也不吝嗇的告訴家有幼童的父母親,不要強迫小孩學習,可以透過遊戲互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適時的給他們鼓勵,孩子就能撐起他們的小天地。儘管頂著全國數學冠軍的頭銜,但採訪最後,我們順口問起小兄妹兩未來的志願,他們童顏童語的回答不僅讓人莞爾。哥哥的志願是當一名警察,他說:「可以抓犯人很帥!」而妹妹則想當老師,因為可以亂改功課!(笑)

星期四, 3月 27, 2008

紫斑蝶當教材 迷你小學免遭廢校

更新日期:2008/03/27 04:34 陳至中台北報導

對雲林縣林內鄉來說,紫斑蝶是吸引遊客的利器,但對鄉內的成功國小來說,紫斑蝶卻是救命恩人。全校僅三十名學生的成功國小,正好位在紫斑蝶季節移動的路徑上,每年春季都可看到成群蝶影,校方以此發展成教學特色,逃離被整併、廢校的命運。

按教育部政策,三十多人的雲林縣林內鄉成功小學根本達不到合適的規模,原本將被裁併,學童改到鄰近的小學就讀。但每年經過的紫斑蝶卻改變了學校的命運,校方將生態教育融入教學,製作一系列的學習單,結合教育部九年一貫自然科能力指標,並與社區居民合作舉辦活動,發展為成功小學的獨特特色。

校長蔡正龍表示,九四年剛開始推廣時,志工少的可憐,對紫斑蝶的生態也不太瞭解,只知道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會有成群的蝴蝶飛過,鄉里都管他作「清明蝶」。後來,在學者、學校老師引入相關知識後,才慢慢對這群「過客」有所認識,社區居民積極投入,鄉內一個廟公就變成「半個專家」。

現在,成功國小不僅是紫斑蝶的教學勝地,也是教育部百條遊學路線學校之一,並以「精緻茶園小學」自豪,透過媒體的宣傳,使三十人的小學校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蔡正龍小小抱怨,媒體總是拍攝六年級學生捕捉蝴蝶的畫面,讓觀光客誤以為來到林內鄉,就是要抓紫斑蝶。常常看到遊客帶著補蚊網下車,一見到鄉里人士就問:「哪裡可以抓蝴蝶」,讓大家好氣又好笑。

廿五日在中國時報主辦的「二○○八紫蝶論壇」上,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雲林縣有很多小學真的很「小」,但卻很「美」、很有特色,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與自然環境為伍,自然而然培養出現代社會最需要創造力,比起從小在升學班中成長的都市小孩,未必會沒有競爭力。

星期四, 12月 06, 2007

科學排第四 台灣學生解釋強論證弱

〔記者李文儀/台北報導〕台灣學生對數理科學常是高成就、低興趣、低信心,不過PISA研究顯示,台灣學生不僅表現好,科學排名全球第四,對科學的興趣及樂趣也滿高的,但形成科學議題、論證能力及自信心還有待加強。

「台灣學生真的很勤奮,每天早出晚歸,但學生信心不強!」高師大科教所教授黃台珠說,學生考了九十九分,沒看到九十九分的好,老在想那一分到哪去了。

台師大數學系教授林福來也說,台灣學生數學拿下第一名、科學第四名,其實在預期中,比較意外的是,學生對學習科學還滿有興趣及樂趣的。


這次PISA評比以科學為分析重點,發現台灣學生對人類生物學、天文學、物理學、植物生物學、設計科學實驗方法、地質學、科學解釋等興趣程度都超過OECD的平均值,也比日本、韓國、芬蘭等國家為高,只有化學低於各國平均值。

若將科學程度分級來看,台灣學生在低分群的比例約十%,遠比平均值的廿%為低,可見台灣科學程度落後學生較少;而台灣高分群學生占十四%,比平均值的九%為高,代表台灣科學優異的學生較多。

花蓮教育大學校長林煥祥說,台灣學生解釋科學現象的能力很強,排名全球第三;但要以證據反駁他人意見的科學論證能力,只有第八名;思考發展科學題目等形成議題能力更弱,只有十七名,可能跟少讓學生練習、上台報告有關。

台灣學生在科學自我能力概念指標上明顯低於其他國家,代表自信心不足,包括正確回答科學課題、很快了解科學課程概念、很快學習科學議題、很快了解科學新概念、學習進階課題很容易、學校科學課題是容易的,台灣學生在所有指標的同意程度都低於各國平均值。

林煥祥認為,可能是東西文化差異,讓西方學生多半比較「臭屁」,覺得學校教的很簡單、都學得會,但台灣等東方學生比較謙虛客氣。

九年一貫成功?全教會質疑

陳至中、林志成/台北報導
 台灣參PISA測驗表現亮眼,有國中老師及家長認為代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及基測走向獲得肯定。但全國教師會質疑,台灣第一次參加,缺乏前後年比較,頂多只能說各項政策有「高度相關」,不能斷定是否有「因果關係」。

 台北市螢橋國中老師廖怡雯表示,現在學校教材多元,加上國中基測題目生活化,學生變靈活了,在國際評比表現自然出色。全國家長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認為,台灣過去一直「用舊的方式評價新的學生」,這次PISA測驗可說是還給學生一個公道。

 全教會認為,PISA測驗設計方式無法提供特定變項和測驗結果的因果關係,且台灣第一年參加,缺乏前後年「縱向資料」比較,不能以此斷言「九年一貫」或「建構式數學」等政策成敗。

 全教會指出,台灣的科學測驗雖拿到第四名,但與一、二名的芬蘭、香港有明顯差距,不宜沾沾自喜。

 全教會對外事務部副主任廖婉如還說,PISA的設計以西方價值為主,若國家的教育政策一味跟隨,易限縮於全球化的一元趨勢中。且世界公認教育成效良好的挪威、德國排名卻不理想,可見該測驗不代表一切。

數學、科學能力好 不意外 學者:閱讀弱 應調整教育政策

林志成/台北報導
 「台灣學生數學能力全世界第一,這是預期之中。」台師大數學系教授林福來說,過去一些國際評比都發現台灣學生數學能力非常好,這次拿第一,不是意外;但知識經濟是靠閱讀素養好的人來領導,台灣這方面表現相對遜色,值得警惕。

 林福來曾任國科會科教處處長,任內推動台灣加入「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但他擔心,「現在好,不見得未來就好」,台灣學生高中以前表現一向出色,但可能太投入了,到大學時學習出現疲態,就沒那麼出色。

 「閱讀能力攸關知識經濟競爭力。」林福來說,數學及科學能力好,最終還是要由閱讀能力好的人將這些資料綜合起來表現。相對其他國家,我學生閱讀能力弱,未來應該調整教育政策因應。

 台師大科教中心主任張俊彥說,這次評比東方國家比歐美國家出色,主因是韓國、香港、日本、台灣等國學生花在學習數學、科學及閱讀能力的時間相對較多。

 是補習因素造成亞洲國家好成績嗎?張俊彥表示,亞洲國家學生花很多時間在補習,這項評比跟補習之間是否相關,值得研究。但他認為,PISA測驗的題目非常活,都是學生該有的核心知識,補習不見得有用。

 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授黃台珠指出,台灣這次表現出色,因為學生、老師、家長都投入非常大心力在教育上。台灣學生可能早上七時出門、晚上八時才回家;家長要送小孩上學、還要負擔補習費用;老師則一直進修,並不斷在網路找補充資料。

 但評比結果也顯示,台灣學生自信心卻不強。黃台珠指出,這跟文化有關,譬如學生考九十九分,家長可能會問「那一分跑到哪裡去?」只看到不足之處。黃台珠表示,台灣學生已很努力,家長或老師或許可用鼓勵方式教導學生,給予更多支持,這樣他們才會樂於學習,並在國際評比中有好表現。

研發智慧型「接力棒」 宜蘭3國中女生奪金牌

記者賴志慶、龍宗緯/宜蘭報導
跑步用的接力棒也可以出國參加比賽,甚至還拿到金牌,宜蘭復興國中三個小女生,因為參加學校跑步比賽落敗,想找出到底是誰拖累的大家,因此研發出一種智慧型多功能接力棒,不僅可以計時,還及時傳輸資料作統計分析,這項發明也代表台灣出國比賽,拿到金牌。

三個國三小女生開心的展示金牌,充滿自信的笑容全寫在臉上。發明同學:「甩棒子出現嗶嗶嗶,軟體一跑出來,曲線一出來,然後就超感動的,很驚喜的感覺!」

讓她們這們開心的就是這隻大小看起來跟一般鋁製接力棒沒什麼兩樣的棍子,但您可不要小看它,透過無線傳輸,可以馬上將選手成績分段計時傳回電腦做資料分析與統計,甚至矯正選手的跑步姿勢。

發明同學張容禎VS.林佳臻:大隊接力上次我們輸了,我們不知道誰是老鼠屎,讓我們輸了,我們就想發明一個接力棒,可以分段計時,就可以知道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這項發明也讓她們獲得世界青少年發明賽金牌獎,但這麼聰明的接力棒背後有段趣味故事。原來是班上輸了接力賽想要找出是誰拖累大家,才激起她們的興趣,從第一代的大型笨重、還得要外掛碼表才能使用,到第二代的美觀又輕便,功能性強,三個小女生克服重重的難關,成功站上國際發明舞台,也打響了另一個台灣之光。

教育部資訊月 用科學變魔術

為了更貼近民眾,教育部在今年的資訊月,以科學探索為主題,設計了許多和民眾互動的遊戲,現場除了可以體驗氫氣小火車之外,還有老師教您怎麼利用科學變出魔術。每次只要到了資訊月,會場裡就是人山人海,相對於要民眾掏荷包的各種招數促銷活動,這裡,可是完全不一樣,不僅不用花錢,而且還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和知識。

為了讓小朋友活化科學概念,現場還有許多的老師用科學和數學,變出許多小魔術,而這個就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六大學習資訊網,在這裡從天文到地理樣樣都有,豐富多樣的教育內容,每天吸引18000多人次,上網瀏覽。

今年的資訊月,教育部呈現出來的是以科學資訊為主的主題,只要來這裡逛一逛,從吃的喝的,到以氫氣作為發動的小火車,樣樣都能讓您大開眼界!

國際評比 日學生數理能力退步

台灣學生參加基礎素養國際評比,數理表現都相當優秀,但在同一份調查中,日本學生數學能力從第6落到第10,理科學力也從第2落到第6,其中理科學習的生活應用能力,更是所有國家最低,這顯示了日本的理科教育,顯然出了問題。一走進日本埼玉縣這所中學,你可能會先被走廊上的恐龍骨骸模型嚇一跳,接著來自日本各地的火山岩石,又會讓人產生興趣。

一走進教室,這堂課要介紹宇宙,話才說完,老師突然開始將氣球充氣,眼看氣球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學生緊張的摀住耳朵怕,原來老師用這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大小,這種上課方式,學生反應好,吸收也快。

5年前這位理科老師,把這種互動式教學帶進學校,也改變學生的學習概念,國一學生喜歡理科的只有55%,但上到國三後,喜歡理科的學生激增到97%,想以科學當作工作的學生,國一剛入學時只有17%的人,但到了國三,提高到95%。

能像這些學生這麼幸運的,畢竟是少數,因為日本的理科教育最缺乏的就是互動,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失去應用能力,難怪國際學力評比成績越來越差。

日本相關單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除了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也傾向在2年後,要增加數理兩科的授課時數。(民視新聞崔立潔綜合報導)

學童鄉土調查超專業 評審驚豔

〔記者簡群育/壽豐報導〕花蓮縣今年度鄉土使命式學習計畫,昨天在平和國小舉辦成果發表會,參與的十所國中小學、十三支隊伍成員,各個都使出渾身解數,將兩個多月來深入社區調查的成果作成簡報,就像研究生寫論文般將自己家園附近的歷史、環境、生態,完整介紹,連評審都覺得了不起。

教育局表示,這幾年的鄉土教育,各學校無不在作法上用盡心思,本學期則定名為鄉土使命式學習,意即讓小朋友在調查研鄉土文化或歷史時,當成是負有使命感的研究員,針對家鄉的人物小傳、景點、節慶、文化習俗、特產、產業、動植物生態、地形地質、社教機關等主題,作專題研究。

昨天下午的成果發表會,有明義國小、宜昌國小、長橋國小、卓楓國小、卓清國小、永豐國小、花大附小及玉里國中、平和國中等十校十三支隊伍參加;邀請花蓮教育大學教授潘文福、楊興仁及化仁國小校長黃超陽擔任評審。

參加的學生,每隊都以相當專業的電腦powerpoint方式進行簡報,內容也相當充實,像是卓清國小隊伍,將當地山里社區的環境、農作物、人口、地形等,都描述的相當詳細,讓評審驚豔,直誇「跟研究生的報告一樣」。

教育局表示,這次參與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較去年進步許多,面對台下眾人,也能侃侃而談,亳不怯場,相當難能可貴。

創造力教學展 14日腦力激盪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縣今年有四十九所學校提出創造力教學計畫,十四日將在中原國小舉辦「創造力教學成果展」,會場除了設計各種創意教育遊戲,還將委託專家與參展學生互動、問答,作為評分標準,成績優秀的學校可獲頒「創造力教育優良」標章,貼在學校門口,各校為爭取榮譽都全力以赴。

教育部在全國推動「創造力教育」,花蓮縣推動很積極,今年有多達四十九所學校提出教案,幾乎每兩所學校就有一所參加,課程主題也琳瑯滿目,包括從飛機模型了解飛行原理、網頁製作、鄉土蝴蝶生態觀察等。

教育部的「地方創造力教育諮詢建議團」昨天訪視宜昌國小、吉安國中、康樂國小及海星小學,聽取各校簡報。例如,宜昌國小的「假期花路米」,意為「假期Follow Me」,讓學生利用假期製作研究專題,旅遊、生態觀察等都可以,讓學生培養獨立思考、蒐集資料及研究探索的能力。

星期三, 11月 28, 2007

小遊戲大學習 培養小科學家

民視新聞網

很多人學物理跟化學科,都覺得很頭大,為了培養小朋友的科學觀念,高雄的民族國小特地配合教育部的「科學教育網」,讓學生從各種小遊戲中,學習物理和化學的原理,最後再親手作實驗,培養小小科學家。油價漲不停,就連小朋友都開始動起來,要幫爸爸媽媽省荷包,剪剪貼貼,最後再加上這兩片太陽能板,太陽能車就完成了,雖然小小一台,不過放在陽光下,一口氣就衝到終點。

為了成為小小科學家,這群小朋友不但自己動手作實驗,還連上教育部的科學教育學習網,從每一個小遊戲裡學習物理、化學的原理。

小小年紀就接觸科學,透過生活化的學習,相信這群小朋友未來一定能做出真正的太陽能車。

龍安國小創意教學 玩樂中學習

民視新聞網

自然生態學科對小朋友來說不容易,台北市龍安國小的創意教學,把策略牌卡、漫畫,融入生態觀察,小朋友在玩樂中學習,要記什麼就記什麼,效果超好的。每個人手上一副牌,聚精會神是上課時間,全班都在打牌,牌面和一般的樸克牌不一樣,蝴蝶、蛹,還有食草植物,原來這是一堂自然課,老師講解蝴蝶生態,而這是都會學校的創意教學。

龍安國小在台北市的大安區校齡79年,日治時代是台北帝國大學教職員子弟學校,靠近新生南路的這塊龍安生態走廊,學生在這裡學習蝴蝶生態,70幾種食草植物,讓蝴蝶寶寶吃個夠,教室裡面也養蝴蝶和幼蟲,紀錄昆蟲的成長蛻變。

創意教學團隊透過牌卡和漫畫把蝴蝶擬人化,喜歡LV名牌包包的是青帶鳳蝶,鼓動翅膀就像噴香水一樣是紅紋鳳蝶幼蟲,漫畫、牌卡、生態園,這樣的學習模式,小朋友評價還蠻高的!(採訪撰稿李惠美、攝影剪輯廖錦雄)

精神分析過時?佛洛伊德被打入冷宮

時報資訊【黃文正/綜合報導】

 從《麥田捕手》作者沙林傑到爭議卡通《南方公園》,從義大利名導費里尼至外交政策,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魅影幾乎無所不在。然而,如果你想進美國頂尖大學研修佛洛伊德,最好別唸心理學系,因為,佛洛伊德已被心理學系打入冷宮。

 根據「美國精神分析學學會」最新報告,「精神分析學」雖在人文科學、歷史或政治等研究人性的各領域被廣泛運用,但美國大學心理學系卻已不再膜拜佛洛伊德,將其「精神分析學」視為「枯亡」的歷史人為產物,而非「一種持續進展的活躍學說」。

 《紐約時報》25日報導,一篇即將於《美國精神病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佛洛伊德學說已面臨最嚴峻的存亡危機。數十年來,反對佛洛伊德的人批評其學說充滿性別歧視與欺詐,而且不符科學、錯得離譜,甚至譏諷其「精神分析學」根本就像是醫界已棄用的「水蛭吸血法」。

 不少精神分析學家擔憂,大學心理學系的精神分析學課程逐漸消失,加上遲遲無法提出更快速有效的精神分析新療法,將使得更多心理分析學說被錯誤運用,對專業精神分析學家或醫師造成負面影響。

 他們的憂心並非空穴來風,研究人員針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周刊最新大學排行榜前150家公私立學術機構,以電腦分析其課程發現,這些學府共有1175個課程與精神分析學有關,然其中逾86%並非心理學系開設。

 西北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艾莉絲.伊格利坦承:「精神分析學已不再是主流,所以我們也沒怎麼看重」。她說,近年來心理學重視科學佐證研究,但「精神分析學一直無法發展出同等的理論基礎。」

 值此時期,例如神經科學進展神速,已有取代精神分析學之勢,吸引許多學生的青睞與資源投入。此外,保險公司拒絕支付額外的精神分析治療費用,也對其造成巨大影響。

 艾莫利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史考特.李連菲爾德說:「我不看好精神分析學還能存活多久,除非它能創造出更多合乎實證法則的準確性與實驗性。」

 人文學與社會科學雖不排斥精神分析學,但學院派與精神分析學家彼此之間卻存在不小的認知鴻溝,學院派僅將佛洛伊德學說當作探討佛洛伊德當初從未觸及之議題或概念的跳板,例如兩性研究、後殖民研究、法國後現代主義、酷兒理論等。他認為,大部分的後現代學說對精神分析學帶來更多的傷害,「讓它變得更模糊與更難以評價。」

 著有《佛洛伊德之死》的維吉尼亞大學英文系教授馬克.艾德蒙森說:「對我而言,佛洛伊德就像蒙田、山謬爾.約翰生、叔本華或尼采等作家一樣,擅長處理愛、公義、良政與死亡等宏觀主題。」他說,人文科學界的學者僅是懷疑地暫時利用佛洛伊德,「並沒把他當成科學家,頂多只是闡釋者。」

 佛洛伊德真的死了嗎?芝加哥大學教授強納森.李爾表示,試圖計量精神分析學的有效性雖可理解,但要想出計量的方法並不容易。人類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通常都無法計量的,尤其是精神內在價值的部分,例如幸福或宗教信仰,「在標準答案尚未出現前,人們仍會積極尋找。」他笑說:「搞不好哪一天,佛洛伊德又會回來了!」
=========================================
就算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已經過時, 他還是臨床心理學界中的經典人物,他的理論是不是「流行」和重不重要一點關係都沒有。還有一點很重要,佛洛伊德本來就不是科學家,精神層次的東西在本質上就不是「科學」,如何稱研究精神層次的專家為「科學家」?並不是只要「定量」就是科學好嗎?

星期二, 12月 12, 2006

減輕壓力,好嗎?

最近教科書一綱多本的話題又引起熱烈討論,許多家長認為一綱多本反而讓學生必須要多看幾本教科書,家長也怕學生有些其他版本教科書當中的內容"沒學到",為了以防萬一,乾脆全部都買,卻增加經濟上的負擔...
我今天並不是想要發表我對一綱多本或是單一版本教科書的看法。對一個好的老師來說,教科書並不是重點,教學方法才是需要考量的項目,一綱多本只是多了一道選擇教科書的手續,對老師而言是多出來的工作項目,反而壓力是加在老師身上的。其實學生的升學壓力並不會因為教科書而有所改變,如果不信的話,做個研究來分析學生壓力來源就可以知道了。
近年來對於教育議題的討論總是集中在教改是否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但是,大人們一味地想盡辦法要減輕孩子的壓力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壓力,如果以物理的角度來看的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成對出現的相對關係,當作用力存在的時候,反作用力才會存在。假設孩子是一個皮球,當有外來壓力存在時,皮球會變形,但也對應此壓力產生抗壓的反作用力,因此變形的皮球在外力消失的時候會回復原形;假如沒有外來壓力,皮球也就沒有相對應的反作用力產生。對孩子的學習而言,反作用力就是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當被動學習的壓力小的時候,孩子的主動學習動力就變小,學習成效也就降低許多,這樣好嗎?一個皮球如果一直維持原狀沒有經過適當的外力拍打,很容易彈性疲乏,久而久之當一個普通大小的外力加諸在這個彈性疲乏的皮球上時,皮球一下子就破掉了。孩子也是一樣,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為了怕孩子受到太多挫折而過分保護,當有一天孩子必須面對社會上各種壓力時,他要怎麼辦?
不要將教育的問題簡化成升學管道,基礎教育是為了孩子社會化作準備的過程,而不是充填各種知識的工廠;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不是六歲到二十二歲的升學補習班。

星期三, 10月 18, 2006

傳達與接收

好一段時間沒有來po文章了,因為忙於實際執行與觀察我這幾年來所學與理念;結論是,我的想法大致上符合現實狀況。怎麼說呢?我一直認為「教」與「學」沒有很大的相關性,也就是說,一個老師怎麼教跟學生怎麼學其實是兩回事。理由是「教」這件事是要「傳達」某種訊息,如果「教」與「學」有絕對相關的話,表示學生可以完全「接收」到老師所要傳達的訊息。但實際的狀況是,老師傳達出來的訊息,大概有百分之八、九十都被學生所遺漏、誤解、忽略掉。
以我本身的經驗來當例子好了。我要我的學生交一份作業,請他們把期中報告要做的設計架構圖畫出來。結果16個學生裡面只有一個同學畫出我想要看到的架構圖。要他們交這份作業之前,我花了「可能不夠多」的時間跟他們說明設計架構圖,也開放了時間讓他們有不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問清楚,從作業派出去到交作業有兩個禮拜的時間,他們有問題的話也可以隨時email來問;可是我在兩個禮拜內完全沒有收到任何詢問的訊息。當同學們把他們的「架構圖」呈現在課堂上,大家發現每個人對「架構圖」的解讀都不太一樣的時候,才開始說「我在做的時候不太了解老師要的是什麼架構圖」、「我可能誤解了老師的意思」、「我記得老師上課的時候說要概念圖」等等。我非常能夠理解這種狀況的發生,我也不會因為學生畫錯了而不給這次作業的分數。我會以愉悅的心情來看待這些烏龍作業,畢竟了解與發現問題才能夠做修正,才有機會進步與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我的學生都是成年人,而且都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成年人;試想,同樣的狀況在中小學的教室裡又會如何?一份作業得到這麼多不同的回應,那一本課本的知識「傳達」出去學生又能夠「接收」多少?

星期一, 8月 28, 2006

今與昔

週末和我媽一起上美容院,我媽去燙頭髮,我去修剪一下。小小的家庭式美容院只有一位師傅,所以我先讓我媽上捲子和藥水,然後我可以趁她燙髮的時間修剪頭髮。我還在旁邊等待的時候,一個年輕媽媽帶著兩個小男生進來了,哥哥看起來還在上幼稚班,弟弟黏在媽媽身上像隻小無尾熊。等我媽上完捲子,輪到我坐到鏡子前洗髮剪髮時,兩個小朋友開始不耐煩,無尾熊也從媽媽身上下來,跟哥哥跑來跑去又吵又鬧。正在幫我剪頭髮的師傅帶著一點同情地說:「我看你帶這兩個也夠你受的了!」我忍不住要開口:「這也不過才兩個,想想看學校老師一個人帶三十幾個。」我媽也說了:「三十幾個算什麼?想當年我剛出來教書的時候一班還有七十個學生哩!」我跟美髮師不約而同:「現在的小孩跟以前可不一樣呢!」想當年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上課了就乖乖坐好,老師說不能動就不敢亂動,上課也沒有人敢說話;現在的小朋友哪坐得住?

就這樣我跟我媽還有美髮師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在討論現代老師難為,那位年輕媽媽大概以為我們在講他的小孩,拼命在旁邊斥責蹦蹦跳跳停不下來的小朋友,還一直說:「這裡有老師喔?老師會罵人喔?」理髮師發現情形不對,趕忙解釋:「我們不是在說你喔?我們是在講一般的情況啦!」後來年輕媽媽大概一方面覺得臉上掛不住,一方面也真的無法控制他的小孩,所以就把兩個小孩帶出去了。理髮師就很感慨地說:「現在的家長都這個樣子,自己的小孩不管教,可是別人看不過去講一下都不行。」

社會的演進就是這個樣子,能怎麼辦呢?只能認清現狀,想辦法在現狀中找尋適合現代社會的教育方式。縱使懷念GOOD OLD DAYS,也不可能強迫學生及家長接受二十年前的思想和作法。雖然我一直覺得教改得從人心改起,但是除了家長的想法之外,老師們也應該認清與接受社會在改變的事實,才能跟得上社會的脈動,來教育出符合新時代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