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04, 2005

漫談科學的本質

當我第一次接觸這個課題的時候,看到一堆沒有做過深入的科學研究的未來自然科老師在課堂上討論如何進行科學研究,老實說是有點不屑。那時候我心裡想著:你們這些人懂什麼科學?沒做過實驗還能討論科學的意義與科學方法?然而這幾年來的接觸與思考,我才了解到科學的本質對一個科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遠大於實地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可以不用在意什麼是科學的本質,因為他本身具有的科學知識與技術足夠支持他的研究工作;一個科學教育者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科學知識,卻需要教導下一代去學習科學,因此他需要去了解的是科學這個學門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的不同處,了解什麼是科學方法與科學精神,教導下一代分辨科學與非科學的方法。

科學的本質所探討的,狹義上來解釋,就是科學方法。記憶中國中與高中自然科學課本第一冊,不管是生物還是物理化學,第一課一定都是在講述科學方法:觀察研究、蒐集資料、提出問題、提出假說、實驗印證、形成學說、形成定律。這些第一課的內容通常都不會考,有時候老師連講都懶得講就直接跳過,反正大家只要記得科學方法有這幾個階段以及順序就好了。但是,如果這些這麼不重要的話,為什麼所有自然科課本第一課都要提到這些?這些考試不考的東西跟那些考試要考的東西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首先,在大部分自然科課本裡面所提到的科學方法其實是錯誤的觀念。科學方法的順序是有其邏輯上的意義,但是並不是階級式的。學說並不是因為很多實驗印證之後形成的,定律更不是因為學說的正確性得到公認而形成的。學說是對於某種自然現象根據證據所提出的合理解釋;而定律是對於某種自然現象的說明;兩者性質是不同的,並沒有誰比誰重要的問題存在。換句話說,定律是說明"當事件A發生的時候一定會伴隨事件B的發生"這件因果關係;而學說是人們試著回答"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因果關係"這個問題。

其次,科學方法雖然名為"方法",但實際上是一種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邏輯。因為科學講究的是證據與合理解釋,在尋找有意義證據的過程常常會遵循某種模式來進行,因此這樣的模式才被稱為"科學方法";並不是所有的科學研究都必須要"做實驗"才算數。

科學的本質如果廣義來看,就包含了科學的歷史與科學哲學。科學的歷史其實沒什麼高深的學問,大家都多多少少讀過科學家的故事,從牛頓運動定律到愛因斯坦相對論,從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到華生、科力克的雙股螺旋DNA,這些用來讓大家對科學產生興趣的故事,對科學本質的論證而言,是用來當作科學哲學演進的證據。

或許有人會開始覺得這又是學院派的說法,自己所研究的東西好像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東西。其實我並不特別對於科學的本質有偏好,也不認為學科學的人或者學教育的人都應該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更不認為科學的本質可以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之後就可以了解的。說真格的,不了解科學的本質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

1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對您的意見不是很認同喔
科學史的探討很有趣的
in my humble opinion
"科學史觀"為一個優秀科學家的必備修養
請原諒我的不自量力
在此留言

Pi-Chu Kuo 提到...

可以看得出來你是科學教育領域的人
自己專長的領域當然都是最有趣也最重要的
但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來替"科學家"決定"科學史觀為一個優秀科學家的必備修養"未免顯得太過主觀
雖然科學方法的建立是由科學史的探討歸納而來
科學教育的研究也發現科學史融入教學之中與科學學習有一定程度的相關
但是科學史的素養對實際的科學研究並不是必要條件

匿名 提到...

有一本書"科學革命的結構"(by T.S.Kuhn)
如果有興趣可參考看看
我並沒有說我的觀點一定對
只是認為歷史思考甚具啟發性
我不是科學教育領域中人
但應該是您的大學同學喔
只是是和您沒有很熟的那種同學
恭喜您取得學位(這個恭喜有點晚
我在心橋上看到的
不曉得我有無弄錯)

Pi-Chu Kuo 提到...

Kuhn的書是念科學教育的人必讀的書
但卻不是做科學研究的人必讀的書
雖然Kuhn本人原本是物理學家
但是在他開始從教課過程當中思考科學史哲之前
以他做物理學研究的角色而言
不需要去思考科學史哲的道理就可以將物理學研究做得很好
這就是我不贊同你將個人的興趣推演到“優秀科學家必備的基本素養“這個邏輯的主要原因

科學史哲包括了科學的歷史與由歷史的演進來探討科學的哲學
Kuhn探討的其實是後者
這個部份需要穩固的邏輯思考架構的支持
也需要注意到邏輯推演的有效範圍
如果你對科學史哲有興趣
除了看書之外
自己在思考與產數時需要注意一下

Pi-Chu Kuo 提到...

對不起, 打錯字... 上面最後一行是"闡述"

為什麼不能編輯comments?

匿名 提到...

哇您變得嚴肅許多(還是我的回應所致?)
與我對您的印象大不同了
與您討論時似乎應該要字斟句酌
我並無惡意啊???
我說的是歷史觀是優秀科學家的"必備修養"
而不是"必備技能"
沒有歷史觀能不能成為優秀科學家
這牽涉到我個人對優秀科學家的主觀定義
(或許在學術界有其嚴謹的定義)
我在學校讀到kuhn的"結構"此書時
所受之震憾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我那時就(主觀)認為每一個從事科學相關領域的人(包括科學家)都應該來讀這本書
我個人認為史哲是分不開的
史的探討就應該包涵哲學的探討
不管是科學史或人文史
當要去解釋它時都會牽涉到"人是如何認知事物","知識如何可能","真知識(科學)與偽知識(科學)","知識與權力"等哲學議題
哲學就是人對人自身的反省
科學史哲的探討就是科學家(或科學相關工作者)對自身角色的反省
這種反省我主觀認為是必需的

對了雖然我和您不是很熟很熟
但在學校?至少和您講過話吧
是否可以不必這麼嚴肅?
我"主觀"認為您變好多
在學校時我沉浸於自己的世界
對班上的同學除少數幾位外大多不太了解
也不知同學對我這個人是何評語
我現在金融交易市場討生活
那?面有也豐厚的哲學內涵(個人看法)
史哲一直是我的興趣不過我也很久沒碰了
難得同學有專攻相關領域
倒希望能多跟您請益

匿名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哇咧網路反應慢
不好意思多按了幾次

Pi-Chu Kuo 提到...

我把多出來的砍掉了
史哲原本就是以文字來反應邏輯思考的學問
對於在文字運用上當然就得小心斟酌
這些文字並沒有善意惡意之分
嚴肅是一定會的
因為話題本身就是嚴肅的
惡意或指責倒沒有
純粹是觀念與意見的交換而已
我之所以特別提出來"科學家的必備修養"這一點
是因為這樣的說法會有很大的爭議
同學朋友有那麼多還專注在科學研究領域之中
如果人家反問"沒有科學史哲的修養就不算優秀的科學家了嗎?"
這要如何解釋?

匿名 提到...

爭議有何關係?會有嚴重的後果?
不好意思我不在學術圈無法體會您的意思

"沒有科學史哲的修養就不算優秀的科學家了嗎"
這句話我的答案就是"不算"(請不要罵我算那根蔥!)
科學家在這個社會屬於特殊階級
是掌握知識的權威幾乎取代神的地位
他應該要有對自身角色的反省力
所以我主張在科學家的養成過程中
要將科史哲列入必修
傳統科學教育都太著重於物的探討
而過於忽略對科學知識本身及科學人本身的檢討
個人淺見勿笑我班門弄斧
對您可以由科學轉向教育並取得博士學位
真是Orz(非常拜服)

Pi-Chu Kuo 提到...

這邊我用"爭議"這個詞其實是經過修飾的比較正式的用語
真正的意思是,你這樣的說法相信大多數每天灰頭土臉做研究的科學家無法贊同

科學家和所有領域的工作者在社會上的角色和地位並沒有特別的不同
拿個諾貝爾獎就能包天包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大概只有在台灣才會發生
任何一個領域的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是視其他人對他的態度與期待而定的
你覺得他是神,那他就是神
你覺得他是個屁,那他就是個屁
不同階段的教育有不同的任務和功能
由不同的任務和功能來設計教學內容與教材教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至於知識這個東西
那又是另一個領域與層面的東西
包含了太多不同的學說
在此就不討論了

匿名 提到...

我知道大多科學家無法贊同我的觀點
那本就是非主流的看法
是否可請教您的看法?您是否贊同在養成教育中加入科史哲(先不管應該是在教育的那一個階段)?

我之所以說科學家具有接近神般的地位
那是對比中世紀人們的生活受神學指導
現代社會則由科學來指導人們的生活
科學告訴我們什東西有害什麼無害
什麼可吃不可吃什麼事可作不可作
說美國有狂牛病例就禁止美牛肉進口
說有禽流感危機就造成經濟恐慌
大家忙著撲殺雞隻
科學已滲入現代社會各個層面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
正是這種影響力讓科學的代言人科學家們形成
一個特殊階級
自文藝復興以來就是一段科學擠壓神學的歷史過程
科學取代神學
科學家取代教士的發言權
詮釋我們的身體
對宇宙萬物發言
所以科學家更應該要有對自身的自省力
而這種自省力可透過對科史哲的探討來培養

Pi-Chu Kuo 提到...

科學史哲原本就有放在自然科學教育課程綱領以及各階段教材之中,只是大部分的人不會去注意到這部份,原因其實很明顯,在升學引導教學的情況之下,一般人不會認為科學史哲對於自然科學的教學有什麼關連和重要性,反正考試不會考。
那接下來你可能要問,科學史哲是不是應該要列入考試範圍?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你應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