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22, 2005

教改的問題在哪裡?

在我轉念教育之後,許多人都問過我對於教改的想法。從對於教育一無所知到寫完博士論文,一邊學習教育理論一邊觀察教育政策與施行狀況的演變,並以自己的學習經驗來應證各種教學理論的適用性,現在再回過頭來看教改,我整理出來這個概念圖:

當初教改的必要性是為了解決「升學主義」與「填鴨式教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單一次聯考成績為主的升學主義完全以考試成績為導向,使得學生課業壓力大,忽略了學業成績以外的學習;而單一教材讓填鴨式教育得以應付升學主義,卻造就了沒有創造力的書呆子。這兩大教育問題以解決學生課業壓力為首要,因此早期教改為了減輕學生課業壓力,從制度性的多元化入學與廣設高中大學著手;之後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有創意,引進美國盛行的「建構式教學法」,並且依照美國的教育制度規劃「一綱多本」與「九年一貫」(我在九年一貫的地方掛個問號是因為我不覺得九年一貫的目的是用來解決任何教育問題的,只是為了一綱多本所作的配套措施)。

從我的概念圖裡面可以看到黃色的區塊是早期教改為升學制度所作的修正,粉紅色區塊是引進美國的教育制度與教育理念所作的改革。這些改革在草創期所看不到的問題,真正實行之後問題全出來了。老師及家長紛紛抱怨學生程度越來越低落,制度改來改去大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結果學校還是得抽出時間來替學生做補救教學,還是一樣回頭走向填鴨式教育。在大家怪東怪西要求這個人道歉那個人下台之餘,教改的問題到底出在那裡?

依我所見,國內的教改早期走急救路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大學門太窄就挖大一點,大家喜歡念高中不喜歡高職五專就多點高中少點高職;認為一試定終生壓力太大,就分散點壓力... 結果,大家可以看到的是,問題轉移到高等教育,學生也不見得快樂到哪裡去。這種情況就如我另外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壓力是處於一種平衡狀態的,少了這個壓力就多了另一種壓力。

近期的教改以美國模式為主軸,我在美國接受教育研究的訓練,我的指導教授就是美國教育改革的大師,這些教改方向本身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只是一件衣服從阿督仔身上扒下來就直接套到台灣人身上,當然是不合身且難看至極。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教改也是。我指導教授致力於美國教育改革五十年,到目前還在持續努力當中,他的教育改革理念是從根紮起,而不是去修改枝葉給別人看。對我而言,教改像傳教,不能強迫人家接受,但是越多人接受這樣的理念,越容易傳教成功。然而國內的教改卻是用專制的手段強迫老師們遵守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大部分老師都不了解教改的目標與理念之下,教學當然就是換皮不換骨,表面上都照著規定進行,事實上教育理念沒變,教學效果當然就青黃不接,不新不舊。

我並不是在責怪老師們不會教,我自己有三個姊姊兩個姊夫在當國小老師,罵人等於罵到自己。問題出在教育主管機關在制定教改施行細則時搞錯了重點,我懷疑這些人也不了解教改的方向與理念。這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負責承擔的錯誤,隨便找個人道歉或下台也無濟於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看到這篇文章,我的分析沒有引經據典,沒有實際研究證據來證明我的說法,而且可能大家也沒興趣,只是提供給大家在怪罪與抱怨之餘另一種看事情的角度。

1 則留言:

怪事 提到...

你好

我們最近進行一個教育改革的活動
名為”萬人考大學”
這活動目的是讓教學品質有問題的大學系所停招和退場
藉此改善台灣大學過多卻教學品質不良狀況

不管是十年前的教改還是現再的二次教改
都是以學生家長和老師為主要受眾
但是現再我想提出一個不一樣的觀點
教改的受眾能不能換為大學院校本身也要改革?
也就是說
教改需要忍受那些不求上進的大學學店嗎?
現在的大學真的全部都具有資格”教育”學生嗎?
考試不合格的學生要重新學習
不適任的老師要調離工作崗位
然而評鑑不通過的學校卻還是可以招收學生???
大學退場機制喊了很久
卻沒有大學願意承認自己沒有能力給學生良好的教育
真的每一個大學都這麼好嗎?
那些教學品質有問題的學校
難道我們都對他們無能為力嗎?
最近
我們組成了
萬人考大學的活動
目的就是希望
教學品質不好的大學能夠立即停招
讓學生能夠受到真正的教學
讓學生家長辛苦賺的教育費用
得到真正的實質教育內容
讓學生唸了四年大學得到的
不再只是一張求職碰壁的文憑
如果你願意傾聽我們更多的看法
請上www.wretch.cc/blog/hero1999tw

謝謝